人物剪影丨漂洋过海 为爱前行 衢州援外医生回忆非洲往事

文章来源:学习强国 作者:徐佩 毛慧娟 范家熔 郑洁 张晓敏 徐莉 点击数:1111 更新时间:2023-11-29

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。11月16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,邀请被中央宣传部授予“时代楷模”称号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,讲述他们在投身援外医疗事业中的医者仁心与大爱情怀。

自1968年2月浙江省向马里共和国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,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员漂洋过海,接续援助,书写着我国对外医疗援助工作的壮丽篇章,为提高马里医疗卫生水平、促进中非友好交流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浙江力量。

援非,是“为国出征”的使命,也是“医者无疆”的责任。2009年至今,衢州医疗卫生系统派出三批共15位医护人员前往马里支援。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、落后的医疗条件,他们以专业为武器,守护当地百姓健康,以实际行动诠释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中国医疗队精神。


徐正才:援非之后,更觉祖国强大

“我是2009年作为第21批援马里中国医疗队一员,到马里的卡地医院执行援外任务的。2021年我又参加了援疆医疗队,今年4月刚刚从新疆回来。对比两次援助任务、两地的医疗水平,更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。”11月15日,记者在bat365官方网站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徐正才。

在去马里之前,徐正才和其他医疗队队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语言培训,“到了马里后才发现,有的时候,用肢体语言就能和患者沟通了。比如按压疼痛部位,观察病人表情,简单询问哪里痛之类。”

那一年,衢州有4名援非医护人员,他们被分在离马里首都20多公里的卡地医院。“那边的医疗水平不好,特别是马里的穷人,一般生病都靠熬。我现在还记得一些病例,比如有个病人子宫肌瘤已经有十几斤了才来摘除,肚子比怀孕还大;还有一个病人烂脚,来看的时候已经救不回来了,只能截肢。当时很多马里人都患有疟疾,大部分患的是恶性疟,要确诊,就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病原体。所以,那时我每天要看30多个血涂片,在显微镜下找疟原虫。”

中国医疗队的到来,极大提升了马里的医疗水平。“我记得那时,马里首都的脑科医生只有2位、儿科医生只有3位。不仅医生少,医疗设备也落后,很多时候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,只能等死。”徐正才说,相比马里,新疆的状况要好上太多太多,“举个简单的例子,在马里,如果我们医疗队受限于当地设备和药物储备救不了患者,那基本就没有其他办法。但在新疆,如果衢州医疗队救不了患者,还可以求助其他医疗队,我们有100多支医疗队在新疆,我们甚至可以把病人送到杭州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去治疗,医疗费用也基本由国家承担。国家对新疆的支持是非常大的。”

据悉,第21批援马里中国医疗队队员来自我省6家省级单位及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衢州四地共31名队员。在马里的两年时间里,包括徐正才在内的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,共完成门诊126284人次、住院病例10693人次、抢救危重病例3787人次、开展各类手术5750人次。他们还在当地首次开展了电子胃镜、耳鼻喉科电子显微镜、关节镜及腹腔镜手术,开创了马里微创医疗新技术,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和同行的肯定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。在他们回国时,包括徐正才在内的28名队员都被马里共和国总统授予国家骑士勋章,另外3名随队厨师获得了雄狮勋章。

“我们圆满完成了援非任务,能够获得马里共和国的最高荣誉,感到非常荣幸。”徐正才说,幸运的是,他在马里的那段时间当地还算平稳。“我们后面去的医生,就有碰上这边还在做手术,营地外就有枪炮声的惊险经历。和平来之不易,我们要珍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