援藏日记(一)

文章来源:眼科中心 作者:姜方正 点击数:8156 更新时间:2015-04-20

离家的感觉
2015331 
  今天,我就要启程去西藏,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藏生活,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。
  7:30送女儿上学,临别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叮嘱她要乖乖吃饭,听妈妈和老师的话。女儿甜甜地答应着,看着她走进校园的背影,心中忽然涌动起太多的不舍,不知不觉眼眶已经湿润。女儿,在你的成长路上,爸爸多么希望每时每刻都能伴你左右,给你温暖,给你力量,但是爸爸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。再见了,亲爱的女儿!
  13:00医院领导为我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,派专车送我去杭州和其他十四位援藏技术人员汇合。上车前,母亲拉着我的衣服千叮万嘱,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。当车子启动时,我在人群中寻找母亲,忽然发现老母亲不见了,我估计老母亲躲一边擦眼泪了,不由得鼻根酸酸,紧咬嘴唇。
  17:00左右抵达杭州和队友汇合。他们基本上是教师和医生,都是70后和80后,之前在微信群里也相互交流过,现在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,大家在房间里围成一圈,讨论着如何尽快适应高原环境,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。我深刻地体会到援藏不仅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;不仅代表个人,更代表着医院,代表着浙江援藏团队。我在心底对自己说,我一定不负重托,认真工作,将衢医精神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带给藏族同胞。
201541 
  5:30准时起床,6:10迎着朝阳,乘上机场大巴,去往萧山机场。当要和妻子离别时,那些相濡以沫、举案齐眉的美好往事浮现在脑海,“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”。大巴就要开动了,一好友特地从衢州赶到杭州送行,虽说有说有笑,可我的眼泪还是抑制不住的往外涌了出来。拱了拱手,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亲人、朋友们,祝你们健康快乐,一切安好!
  17:00左右,经过11小时的奔波,带着亲人的叮嘱,朋友的祝福,医院领导的关心,终于顺利到达美丽的“日光之城”拉萨。一下飞机,浙江援藏指挥部李华指挥长一行到机场迎接,并亲自给我们戴上洁白的哈达。那一刻,心理陡然升起一股神圣的感觉,作为浙江省第七批第二期援藏技术干部的我,最想说的一句话是“拉萨,我来了!”   
适应新环境
201542 
  进藏第二天。素有“日光之城”美称的拉萨,蓝天白云,空气清新,海拔3700多米,现在仍属于冬季,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%,着实让我有点不适应。先是活动后有胸闷感,接着出现了头晕、头疼和肌肉酸胀的感觉。队友中有的喉咙哑了,有的头疼厉害。指挥部的同志对我们生活上照顾得非常周到,每个房间备有供氧装置,还及时送来了抗高原反应的药,嘘寒问暖,叮嘱我们好好休息,放松心情,逐渐适应高原环境,使远在异乡的老少爷们有一股暖暖的感觉,心里很踏实。犹豫再三,考虑要在比较短的时间挺进那曲,我还是按量服药,不敢洗澡。可能是连续奔波的原因,昨晚居然迷迷糊糊睡着了。一觉醒来,感到全身湿漉漉的,也不知道是穿得太多,还是药物的作用。摇摇头——不疼,摸摸脉搏92次/分,人感觉换了一种状态。我知道我已冲过一关,尝试着微信群发了3个信息,大部分队友都有回应,只是高原反应表现不一而己。躺在床上闭目养神, 8:30起床吃早饭,没想到酥油茶倒很习惯,喝了2碗,感觉不错,只是走路不敢太快,有一种气不顺畅的感觉。所以我今天的总结是能慢不快,能走不跑,放慢速度,静下心来适应环境,准备4天后前往那曲迎接4500米的新挑战!
201543 
  进藏第三天。虽然睡眠不是那么好,但已感觉沒有了前两天的微高原反应,仍有几个同行的队友喊头疼。大家纷纷献言献策,把自己如何抗击高原反应的成功经验让大家分亨,虽大家平素不相识,但结集号—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就把大家紧紧地联结在一起,俨然是上火线的战友一般,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。早餐照例是稀饭、凉拌菜、水煮蛋、雷打不动的酥油茶(据说有抗高原反应之功效)。早餐后大家提议去大昭寺,一来适当增长运动量,二来去体会一下藏传佛教的文化。不是亲临其境,很难想像那些善男信女对藏传佛教的至顶膜拜,除了感叹还是感叹,信仰是如此的神奇。下午回到驻地时脚有点酸,澡依然不敢洗,简单洗濑后上床休息,我觉得在拉萨已渐入状态,给自己的适应力点个赞!
201544 
  进藏第四天。今天感觉最舒服,能一觉睡到7点,高原反应不明显了,我决定全天都呆在房间里养精蓄锐。一位队友患了背部带状疱疹,队医马上联系了当地一家医院就诊。晚餐后,大家提议去探望在医院打点滴的队友。路程虽然不长,但徒步通过地下通道时,速度稍偏快,大家便感觉呼吸不畅,需要停下来深呼吸稍作休息后才能继续。指挥部的同志多次来看望我们,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浙江援藏团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。援藏之路虽然艰辛,但有组织的关心,领导的关怀,朋友和家人的支持,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克服困难,圆满完成援藏任务!